“小寒大寒,冻成冰团”  
日子过得飞快,转眼间,小寒就在我们搓手跺脚中过去了。明日5时24分,将迎来农历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——大寒。俗话说“小寒大寒冻成一团”,大寒,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。  

大寒节气

大寒过后就是立春了。此时不禁感慨,这四季轮回,犹如人生旅程,黑暗过后终究会是黎明。  
大寒节气
节气交替,通常是感冒风寒多发季节,另外身体也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小症状。这段时间是人体阴气盛行、阳气刚刚开始回升之时,可以采用“艾灸”加一把火,助升体内阳气,提升身体的抗冻能力。补好气血,才能为逐渐适应春天做准备。  
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”   
大寒是一年中寒邪最盛之时。“风寒暑湿燥火”称为“六淫”,淫是过度的意思。在冬季,就是寒邪偏多。  
中了寒邪后会有哪些表现呢?  
首先,会不由自主地蜷缩,肌肉收紧,打哆嗦,上下牙床直打架,而当肌肉、肌腱收紧到了一定程度,就会产生筋挛和疼痛,受寒后小腿肚抽筋就是这样来的。  
其次,寒邪会造成人体机能功能的下降和衰退,人的心率体温也会慢慢下降,使人逐渐陷入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。  
家里有心脏病患者的朋友,到了冬天就更要格外小心了,因为寒邪可以进一步造成瘀血血栓,形成肺栓塞、心梗、脑梗。  
大寒节气,艾灸保阴潜阳来年病无踪!
御寒邪,艾灸简单有效  
我们要知道,自然界中,热气都上升,寒气都下降。老百姓有句俗话“寒从脚生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想御寒,首先要注意腿脚的保暖。  
要养成晚上用热水泡脚、烫脚的习惯。在泡脚的水中加入艾草或者红花白酒都行,能够达到活血的目的,泡的时候注意保持水温,泡到全身发热出微汗就可以了。  
《伤寒论》告诉我们,人体抵御寒邪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足太阳膀胱经。膀胱经经过整个背部,而背部只有一层薄薄的肌肉,御寒能力很差,所以保养背部是重点。  
在北方睡火炕,在南方对着火塘烤后背都是温煦膀胱经的好方法,如果没有这个条件,那就乖乖艾灸吧~  
大寒时节灸法  
温暖的艾灸能发挥活血助阳、御寒暖身的作用,可调整全身气血经络,大寒时节不艾灸可是极大的遗憾。  
灸疗频次:1次/日,要把握好前几天、大寒当天、后几天的时间。  
艾灸穴位:  
督脉:百会、大椎、命门  
膀胱经:肺俞、心俞、、胆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肾俞
艾灸的作用和禁忌
冬天采用随身灸的灸友比较多,将罐子扣在背上往往能灸住好几个穴,所以也不用太拘泥于找穴。  
·脾胃虚寒者可灸中脘和足三里、神阙  
·肾气不足者可灸气海、关元、肾俞  
·心脾两虚者可灸心俞、脾俞、三阴交  
·心胆俱虚者可灸心俞、胆俞、内关、足三里  
·脾虚湿困者可灸脾俞、足三里、三阴交  
中医讲究天、地、人三因制宜,就是指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,养生也是如此。不同时节养生进补的部位也不同。  
五、大寒节气养生要点  
大寒|冬伤于寒春必病温,艾灸保阴潜阳,来年病无踪  
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,此时天气寒冷已极,故名大寒。大寒的养生,要着眼于“藏”。意思是说,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,保持精神安静,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。  
1.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,肺气肿,慢支气管炎,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。  
2.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。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。  
3.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、手部的冷水浴法,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