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缺乳是指产妇产后乳汁甚少或完全无乳,又称为“乳汁不足”。引起缺乳的原因有营养不良或精神恐惧或抑郁;或婴儿哺乳不当,哺乳次数太少或乳汁不能排空等;或由于乳腺发育不良、胎盘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引起。  
艾灸调理产后缺乳,艾灸养生专家推荐
什么是产后缺乳?  
中医认为乳汁由气血化生,赖肝气疏泄与调节,故缺乳多因气血虚弱、肝郁气滞所致,也有因痰气壅滞导致乳汁不行者。缺乳首辨虚实。虚者,乳汁清稀,量少,乳房松软不胀,或乳腺细小;实者,乳汁稠浓,量少,乳房胀满而痛。治疗缺乳以通乳为原则,虚者补而通之,实者疏而通之。  
产后缺乳
中医称产后缺乳为“乳汁不行”或“乳汁不足”,《诸病源候论》有“产后乳无汁候”,《经效产宝》有“产后乳无汁”方论。  
辩证施灸  
一、气血虚弱型  
证见:产妇哺乳时,乳汁不充或全无,不足以喂养婴儿;乳汁清稀,乳房不胀而软。恶露量多或不止,面色少华,神疲乏力,食欲不振。舌淡白或胖,苔白,脉细弱。  
1、乳根穴  
【功效】燥化脾湿  
艾灸的好处与功效
乳根穴于人体的胸部,当乳头直下,乳房根部,当第5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4寸。  
2、膻中穴  
【功效】舒心清热   
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,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处。  
3、膈俞穴  
【功效】散热化血  
艾灸疗法
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,正中线旁开1.5寸处。  
二、肝郁气滞型  
证见: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,或平日乳汁正常或偏少,突然七情内伤后,乳汁骤少或点滴全无;乳汁稠浓,乳房胀硬而痛,或有身长热。精神抑郁,胸胁胀痛,食欲减退。舌黯红或尖边红,苔微黄,脉弦数。  
1、肝俞穴  
【功效】散发脏腑之气  
肝俞穴
肝俞穴位于背部,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,左右各有一穴。  
2、乳根穴  
【功效】燥化脾湿   
乳根穴于人体的胸部,当乳头直下,乳房根部,当第5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4寸。  
3、膻中穴  
【功效】舒心清热  
膻中穴
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,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处。  
4、少泽穴  
【功效】开窍泄热、利咽通乳  
少泽穴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.1寸。
少泽穴  
以上穴位,使用初阳艾灸仪施灸,建议1天1次,每次2~3个穴位,每穴灸30~40分钟,10天为1个疗程。  
小贴士 :
让宝宝多吮吸是催奶的最佳方法,因为吮吸的过程能够促进乳母催乳素的分泌,而催乳素能促进乳汁的合成和分泌,所以只要宝宝想吃,就应该喂奶。 多喝水和清淡的粥汤。乳汁中接近90%都是水分,所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利于奶水的合成和分泌。多吃些鱼虾、畜禽瘦肉、蛋、奶和大豆,这些食物是可以提供大量优质蛋白的。(例如鲫鱼汤)  
多休息。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激素平衡,激素平衡有利于奶水的合成和分泌。减压放松。当放松的时候,副交感神经兴奋,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可以促进乳汁分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