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摘要:
天南星灸是取天南星研为细末,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、敷于患处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一种方法。天南星灸功效是燥湿化痰,祛风通络、消肿散结。
【概述】
天南星灸是取天南星研为细末,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、敷于患处从而治疗有关疾病的一种方法。在《杨氏家藏方》中有治疗中风口眼斜的记载“天南星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调摊纸上贴之,左贴右,右贴左”,《本草方药大全》亦有“南星或白芥子用姜汁调敷足心。”

天南星灸
【功效】
燥湿化痰,祛风通络、消肿散结。
【适应症】
用于面神经麻痹、腮腺炎、皮肤疣、瘤等症。
【灸材准备】
天南星,生姜,研钵,油纸,橡皮膏等。
【施灸方法】
取天南星适量,研为细末,用生姜汁调和均匀,成糊膏状,敷于穴位或患处,上面覆一层油纸,再用橡皮膏固定。以局部充血潮红,或皮肤起泡为度。
【注意事项】
(1)施灸治疗后皮肤会有发热感,敷灸时间因个人年龄、体质的不同而略有差异。成人一般贴药时间在30~60分钟,小孩酌减,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,避免灼伤皮肤。
(2)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,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。如果贴药后出现水泡,一定要避免触碰挠抓,搽烫伤软膏,保护创面,以防感染。同时戒食牛肉、烧鹅、鸭、花生、芋头、豆腐等易化脓食物。
(3)如果出现皮肤过敏,可搽抗过敏药膏,同时戒食鱼虾、生鸡蛋等易致敏食物。情况严重者,去医院就诊。
【经验辑要】

(1)《杨氏家藏方》:“天南星膏治暴中风口眼斜:天南星为细末,生姜自然汁调摊纸上贴之,左贴右,右贴左,才正便洗去。”
(2)《简易方论》:“治身面疣子,醋调南星末涂之。”
(3)《医说》:“不能收上,用南星末,姜汁调涂两颊,一夜即上。”
(4)《圣济总录》:“天南星膏治头面及皮肤生瘤,大者如拳,小者如栗,或软或硬,不疼不痒,不可辄用针灸:生天南星一枚(洗,切,如无生者,以干者为末),滴醋研细如膏,将小针刺病处,令气透,将膏摊贴纸上如瘤大贴之,觉痒即易,日三、五次。”
(5)《古今医鉴》:“南星膏治皮肤、手足、头面生疮瘤,大者如拳,小者如栗,或软,或坚而不痛。生大南星一枚,细研稠黏,滴好醋三七滴为膏。如生者,以干者为末,醋调作膏,先将小针刺瘤上,令气透贴之,痒则频贴。”

(6)《外治寿世方》:“治黄疸,用‘鲜虎掌草捣烂,放茶盅内,平口扣在脐上一寸许,汗巾缚住,越一昼夜解下,腹上自起一大疱,用银针从下面刺破,渐渐流出黄水,水尽自愈。”
(7)《卫生易简方》:“治小儿心有客热,满口生疮用天南星末,醋调贴脚心。”
(8)《本草方药大全》:“南星或白芥子用姜汁调敷足心。”
(9)《中国灸法集粹》:“天南星灸……如敷于颊车、颧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。”
(10)《中药大辞典》:“治疗腮腺炎:取生天南星研粉浸于食醋中,5天后外涂患处,每天3~4次。治疗6例,当天即退热,症状减轻,平均3~4天肿胀逐渐消退。”
【灸法备注】
天南星别名半夏精、鬼南星、虎膏、蛇芋、野芋头、蛇木芋、山苞米、蛇包谷、山棒子,是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、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。味苦、辛,性温,有毒,归肺、肝、脾经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南星含3-异丙基吡咯并[1,2a]哌嗪-2,5-二酮、3,6-二异丙基-2,5-哌嗪二酮、3-异丙基-6-叔丁基-2,5-哌嗪二酮、3-异丙基-6-甲基-2,5-哌嗪二酮、β-卡啉、1-乙酰基-β-卡啉、2-甲基-3-羟基吡啶、脲嘧啶、5-甲基脲嘧啶、烟酰胺、双吡咯并[1,2a][1,2d]六氢吡嗪-2,5-二酮、3-异丙基-6-异丁基-2,5-哌嗪二酮、3-基-6-甲基-2,5-哌嗪二酮、吡咯并[1,2a]六氢吡嗪1,4-二酮、1-顺式-3-(对-羟下基)-6-异丁基-2,5-哌嗪二酮、3-甲基-6-异丁基-2,5-哌嗪二酮、3-甲基-6-仲丁基-2,5-哌嗪二酮、1-苯丙氨酰-1-丝氨酸酐、1-酷氨酰-1-丙氨酸酐、1-脯氨酰-1-丙氨酸酐、3-乙酰氨基-2-哌啶酮、腺苷、以及掌叶半夏碱A、B、C、D、E、5-羟基-2-吡啶甲基腺嘌呤等成分。具有镇静止痛,祛痰燥湿,抗肿瘤等作用。现代临床上多采用天南星细末与生姜汁调和的糊敷于颊车、颧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。